略谈“援道入儒”儒学援道入儒王弼道家魏晋_手机网易网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纵观魏晋时期儒学的嬗变,表明儒家文化经历两汉复杂政治环境的激荡与洗涤,至此儒学急需一种新的学说来诠释和丰富,以期达成儒学重振之目的。由此,以王弼等人为主的魏晋名士,将道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结合起来,以弥补儒家思想的不足,此即“援道入儒”(注:关于王弼思想中儒道合一的论述,见笔者拙作《论王弼思想中的“无” 》)。
“援道入儒的目的是以道家简洁明白的概念改造儒学,从而使儒学重新成为一种有用的学说。”儒学思想中,援道入儒的核心理念是“天人合一”,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,亦是儒家思想中缺失的一个重要元素。儒家强调的是(人)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,而道家则更加强调(人)与自然之间的关系。援道入儒,“儒道合一”就是要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,追求身心的平衡。所以说,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都强调“道”的重要性,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罢了。
在王弼看来,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可以相互融合,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哲学体系。他主张通过“通夫达理”的方法,即在理论上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相互结合,实践中则在人的个体修养和社会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,以达到最高境界的“无”,也亦为“道”。按王弼认为,道者即万物生长运动之总原理。道也即是无。故王弼《论语释疑》曰:“道者,无之称也。”就此可以看出,以王弼为首的魏晋名士援道入儒之本意在于丰富儒学,以道家思想充实儒学,以期革除两汉儒学萎靡不振之风,使人为之耳目一新。
魏晋儒学玄化的核心议题,在于名教与自然之辩,其理论探究人君合道,百姓与能,人臣分职。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名士,学于老庄、取道于易,糅杂儒道,用哲学的视角摒弃汉代天道宇宙观,废黜汉代谶纬思想及阴阳五行之说,而聚事物之本真之义理,继而将道家思想引入儒学,产生了关于人事法度新的见解。通过援道入儒,儒学可以更好地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,进而推导出更为完整的道德体系和社会伦理。(文/刘道君)